天南海北的春夏秋冬 |
作者: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发稿日期:2020/1/20 16:32:50 |
天南海北的春夏秋冬 ——记地质人生 杨春阁 有幸在电脑里翻到了一些照片,记录了一些地质人的一些陈年往事,值此单位60周年庆之时,拿出来与大家见个面。 3月,西安,单位的某个周末,在加班中…… “一年之际在于春”。 下雨天,难得的宁静,可以安心地加班,搞好设计,厉兵秣马,整装待发! 4月,青海省小沙龙地区在暴风雪中…… 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雪,把我们牢牢地困在帐篷里。由于车辆无法通行,不能像平常那样去几公里外一处沟底凿冰取水而饮,我们就用铁铲将厚厚的积雪装在水盆里提到厨房帐篷里,放在铁锅里面加热融化成水,然后用平常蒸馒头的屉布过滤后储存在水桶里面,用这种简单过滤的"纯净水"坚持到了能通车取水那一天! 5月,克拉玛依,在漫天的风沙里…… 沙漠的风,倏来倏去者有之,缠缠绵绵者有之。 只见一股旋风由远及近,卷起漫天的黄沙,步伐忽左忽右,身形摇摆不定。 风来时寒气扑面,风去处似土龙过境。 背着沉重的仪器,迎着扑面的风沙,渐近的身影。 遇到这种天气,只能在车上躲一躲,等风过后再继续进行微重力测量了。 6月,克拉玛依。在雨中…… 六月的天,小孩儿的脸,说变就变。 大晌午头上,前一阵还艳阳高照,忽然从西南的天空飘过来一团团黑云,走到头顶,遮住了太阳,天地倏然变暗,感觉不好,紧赶慢赶往车上赶,刚一上车,就见豆大的雨点“噼噼啪啪”地砸在车挡风玻璃上,一道耀眼的闪电照得随处白灿灿的,随之一声沉闷的惊雷,拉开了暴雨的序幕。 浅绿色的伞,遮挡住暴雨过后零星的雨点,能干的地方再干一些,反正鞋和裤腿子已经湿透了,风一吹,反而干的快些。 7月,新疆托里县,在山雨欲来时…… 山雨欲来,天地间静得可怕,仿佛听见云脚落在苍穹的声音。 黑云紧压在山顶,仿佛没有山的支撑,它们不仅要铺满天,还要盖满地。 收工,暴雨马上就到!
8月,青海引胜地区在采集定向标本…… 用磁化率仪测定黄铁矿磁性,数据显示有中等强度的磁性。 用罗盘定南北向,垂直方向为东西向,用铅锤线定上下方向。 专注的眼神,细致地标绘。 矿洞像巨兽张开的巨口,喷发出透骨的寒气; 洞口杂石落地的声音,在静寂的山野迅速消失。 在前无去路时…… 当你千辛万苦地爬到半山腰时,发现前面居然是个绝壁!居然是个绝壁! 大自然啊!你也太鬼斧神工了吧! 前进,还是后退︖ 请容许我哭一会好吗? 带我的前辈哥哥,熊了我几句,止住了我的哭声,但说实在的眼泪还在偷偷的流,都怪我那时太年轻,但谁还没个年轻时呢︖ 在前辈哥哥的帮扶下,一步一挪,他的脑袋顶着我的屁股,我的脚底踩着他的肩头,终于平安的下来了。 在落脚处…… 一棵手扶时可以支撑不倒的树,一块哪怕是只容一只脚站稳的地方,就是一个落脚处。 在这里,可以喝点水,吃点饭,喘口气,报个平安。 9月,福建南平 在深山老林…… 导航仪虽好,可以使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,但碰上这种深山老林,导航仪有时也会失灵,辨别方向这就要靠人类的本能了。 那时我常想,为什么我们没有鸽子的辨别方向的本领呢︖ 现在我常想,给脑袋里装个芯片,可以导航,该有多好啊! 10月,青海,布尔汗布达山。 在采土壤样…… 雪后湿滑的羊肠小路,人反而不敢在上面走。 陡的地方,只能手脚并用了。 采样深度要求10—30 cm,够了,采样位置选择合理,GO→。 “人家的地盘”…… 野驴,是这里原生的“土著居民”,在巡视它们的领地。 在如此干旱、贫瘠、草木稀疏的环境存活,它们也不容易啊! 赶紧拍个照,如此近距离的接触,恐怕机会不多了。 希望我们不会惊吓到它们,也希望兄弟们干活时不要干扰它们悠然自得的生活。 在爬山…… 这是放大6倍拍摄的,山拍出来的效果感觉远远没有实际陡。 注意安全啊,我的好兄弟! 辛苦了,我的好兄弟! 在检查……
采样位置,采样深度,样品性状描述,地表地貌等,都需一一对应,检查非常严格。 一路检查到山顶,全部合格! 弟兄们干活质量杠杠的,用老陕的话说:么嘛达! 10月,青海省玉树地区 在暴风雪中…… 中午, 天风和日丽,人笑容灿烂。 下午, 呼啸的寒风…… 飞舞的雪花…… 4000多米的海拔…… 糟糕的路况…… 离驻地几个小时的路程…… 将来几天更坏的天气…… 顾不上带上挡雪的帽子; 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雪花; 你打标本,他编写标本号,我做采样记录。 上来一次不容易,抓点紧,这是最后一处标本了,采完收工。 11月,青海省玉树地区 在雪中行…… 山阳面的雪,化得一干二净了。 “出吧出吧,早干完早回家!”。 谁知道阴面还有这么厚的雪! 开弓没有回头的箭,前进! 因为今天这条线不干完的话,下次还得“空担”进来。 在深山…… 要想掌握项目质量情况,检查工作必不可少。 平缓的、好干的地方检查不出问题,必须到深山里,必须到山上! 可我还是没检查出什么问题。 弟兄们干活还是蛮认真负责的,这么难的地方都点点到位了,质量绝对可以打包票!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建队60周年,仍然屹立于地勘行业之林的原因吧! 在高原…… 海拔4300,距离驻地约50Km的山顶,蓝天,白云,白雪。 虽然有点喘不过来气,但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那种快感,可以领略山高我为峰的那种征服的骄傲! 别人上不了的地方我们能,别人干不了的活二物人能! 在雪里的杜鹃…… 经冬不败,遇雪犹青。 虽然终将凋零,但至少在此时,在这皑皑白雪中,这一丛丛的绿,舒服了我的眼。 在这冰天雪地里,它苦苦与严寒抗争的瘦弱身躯,坚强了我的心! 今天,这条地质勘探的路线,再苦,再累,也得走下去。 在一线天峡谷底的冰上…… 爬着也要过去与瀑布合个影,因为这是一线天峡谷里面冰冻的瀑布! 虽然摔了个屁股墩儿,感觉也不怎么疼,还是要微笑着与瀑布合个影。 人生中有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,嘴角露出的微微笑容不是金钱所能给与的,但是地质工作给了我们这些东西,给了我们值得回味一生的快乐。 在攀登…… 不能采用“之”字形上山法了。 在窄窄的石梁上,只能前面的人攀爬一段,找个落脚点停一下,后面的人再跟上。 不管地形怎么陡峭,想尽一切办法也得翻过这座座高山,来完成今天的磁测任务。 在峡谷…… 通过时,要随时注意脚下的冰会不会垮塌,左右两侧的石壁上会不会有飞鸟蹬落的碎石。 蜀道难,但李白过去了。 冰路难,我们也得过去! 过去了,就是豁然开朗的晴川。 在山里的傍晚…… 山里的天黑得早。高处落日的余晖在山顶幻化出五彩的斑斓。 收工的人,不要贪恋晚霞的余晖,看好脚下的路,因为山里黑的早,路坎坷。
一月,新疆鄯善 在山巅…… 工区需要做GPS控制点。 把水泥、沙子、砖头、水、红油漆、铁锹、钢钎、半截汽油桶等肩扛手提到山顶。 现场挖坑,坑深1米。 钢钎、洋镐、铁锹轮流上场。 现场搅拌水泥,原料:水泥、沙子、碎石、水。 现场浇筑控制点。 大功告成,来个纪念照! 二月,西安 在办公室…… 寒冬腊月,案头置一盆长寿花。 编写报告,做工作总结。 节假日,能放住的年货可以提前买了。 班儿该上的还得上。 忙了一年了,终得闲暇,晚上渐渐的可以呼朋唤友,串串也好,烤摊儿也罢,扎啤也好,白酒也罢,主要是聊一聊一年来的经历:你在哪里探矿,他在哪个项目上发现了矿,三五成群,不一而足。 再就是年前年后那点事儿了。 再就是又要准备新的项目了。 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。 这,就是地质人的生活,苦中有乐,绚丽多姿。 后记: 作为一名普通的探矿人员,我见证了广大二物地质人在天南海北留下了奋斗的足迹,在春夏秋冬里时时都有忙忙碌碌的身影,在荒漠戈壁中顽强苦干,在高山密林里进行艰难的跋涉,在狂风暴雨中砥砺前行,在寒冬大雪里奋勇拼搏,为国家找到了一大批能源、矿产和其他战略资源,为祖国的地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这种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、以找矿立功为荣、以艰苦奋斗为荣的"三光荣"精神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,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,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。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镇队之宝,代代相传。 (编辑:周冬莉) |
上一篇:二物领导看望慰问离退休党员 下一篇:人生需要自己照亮 |